开云体育-迷失方向!欧洲联赛找寻答案

shangshu.com

  最近,有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:

  学习成绩非常优秀,奥数、围棋、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。

  重点来了,小侄子吐槽自己爸妈一针见血,还说他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。

  以下是原贴截图,小编看得五味杂陈!

  

  

 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,狠准稳地直戳鸡血教育下普通家庭的悲哀,用一句话总结就是——

  “我努力优秀,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。”

  一个对自己家庭分析的一针见血,对人生道路规划的极其清楚的孩子,身上完全看不到童真和感性,让不少网友觉得“冷汗直冒”。

迷失方向!欧洲联赛找寻答案

  对于这件事,你怎么看?

  1

“子嫌母丑”错了吗?

一句“不配有我这么好的儿子”,太扎心了

  小侄子的不懂感恩,表现得实在太赤裸裸了。

  网友“花落恒少家”批评他说:“他辜负了一对并非宽裕但却努力想让他有本事的父母。”网友“中华命理师”也说:“父母的钱是父母自己挣的,给你花,是把你当儿子。这种小孩,长大了会成为有才无德的孩子。”

  网友“Jessie”认为:“父母是不可选择的,有本事还是得靠自己,马云、俞敏洪的出身也非富非贵。真正伟大的人,过得了荣华富贵,也吃得了苦中苦。光有智商,没有感恩之心,纵富可敌国,也无人心存敬佩!”

  网友“101—memory”从另一角度驳斥了小侄子的说法:“他认为,自己那么厉害和父母没有关系,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,但自己不如意的地方都因为父母给不了。他只看到了父母没给什么,忽略了父母给过什么。”

  还有很多人接受不了他语气中的嫌贫爱富。

  就像网友“粉粉猫咪”所说,孩子思路特别清晰,但基本的价值观有偏差,“有智商,但福气得自己挣了,但就算拥有了所谓大城市的房子、豪车、出国,估计也够不到幸福和内心的富足了。”

  这孩子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  2

子不教,父之过?

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的镜子

  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的镜子。小小年纪,却说出了这么极端的看法,父母难道就没有责任吗?

  一位匿名网友表示:“孩子这么聪明,父母肯定不傻。孩子这么无情,父母多半势利。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。别把父母投射成受害者,孩子就是自己种、自己养大的瓜。”

  甚至还有人赞同“父母要二胎是自私行为”的说法,网友“years24”觉得:“父母想望子成龙,但孩子有自己的考虑,想让自己未来有更多的出路,但这是要有经济基础的。父母负担不起,还要生二胎,你可能不了解一个10岁孩子所承担的压力。”

  不得不承认,个别贫困家庭的教育方式的确出了问题。

  网友“包志贤Ron”拿自己举例说:“我家境不好,大学毕业后工作2年,基本没有休息过,拼命赚钱就是想改变家境。而我爸妈呢,好像以前二十年那样混吃等死,我在拼命上班的时候,我爸在喝酒赌博。现在居然来和我说,家境不好你就赶紧结婚,生孩子。”

  网友“loveRegina”认为:“有些家长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馨,他们只会寄希望于孩子,父母等着孩子孝顺,孩子却等着父母的道歉。”

  “优秀的孩子嫌弃父母,从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父母教育的方式,是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的真实写照。” 荆楚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,家长在这位男孩的教育中,或多或少掺杂着功利性的教育方式,诸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,或者歧视不如自己的人。

  曾有媒体曝光,有的小孩子以“有没有英文名字”为交往朋友的标准,却没有从根本上学会尊重他人,学会求同存异、各取所长,而是自以为是。

迷失方向!欧洲联赛找寻答案

  3

舆论叫好现象值得深思

嫌弃父母是变相“啃老”

  随便翻几页微博上的评论,不难发现,仍有不少网友为“小侄子”叫好,这种叫好声,同样值得我们反思。

  网络大V“娱乐爆料事”的说法颇具代表性:“虽然他的话说得不中听,但是每句都直戳要害。这个孩子如果好好引导,长大也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了。”

  还有人认为“小侄子”说出了大实话。网友“H混世小魔王H”认为:“从现实角度来说,这孩子说的难道不是现实吗?北京高考状元也说自己家里是中产阶级,接受的教育资源等都是穷人家孩子得不到的。”

  有观点认为,家长一方面炫耀孩子的优秀,一方面又无法提供相应的条件,也是“暴殄天物”。

  然而,“小侄子”口口声声的“不配”,反映出来的,不正是大家所鄙视的“啃老”吗?

  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后代超越前辈是努力的方向,而不是忘本与炫耀的资本。一个人即便学习能力再出色,倘若嫌弃自己的父母,忘记身之所出,也只能迷失自己的方向,丢掉前进的动力。”

  考第一嫌弃父母,其实也与拼爹啃老有着相似的病根。“现实生活中,有许多这样的例子。有的小孩,家长用汽车接送上学,有的孩子不愿意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父母接送自己。嫌弃父母,与嫌弃家庭,嫌弃团队,最终可能会被社会所嫌弃。”

  不过,一切都还来得及,家庭教育及时地介入,尤为重要。

  

  4

父母和孩子

需要共同成长进步

  在十岁小侄子身上,我看到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迷失盲目,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。

  谁没有过埋怨父母的瞬间呢,在未成年时期,被胁迫就范仅是因为孩子还没有能力和家长抗衡,这些不满很大程度上会塑造孩子以后的个性,下一代的下下一代,将继续活在家长专制的影子里。

  其实家长舍得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,真的只是单纯想让孩子以后过的比别人幸福些,没有那么多真的想孩子以后能够好好报答自己。只是可惜的是,他们没能追上孩子已经进步的思想。

  有时候,和你的孩子一起,笨拙地学习互相理解又何妨?

  韩剧《请回答1988》里的爸爸说:“爸爸也不是出生开始就是爸爸啊,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。”

  我认为,家长是时候“露怯”了,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知不会减少你的威严,民主且与时俱进的父母,才是孩子暗中崇拜追逐的对象。正是因为我们被否认过、无力抗争过,我们更要将心声大方的表露给孩子,你的小小孩,真的只是想要你的理解和支持;彼此共情,共同成长,才是饱含深情的爱、才是最无价的。

  文章内容来源于现代快报,综合豆瓣、微博、甜橙计划、上观新闻

  《

网友留言(0 条)

发表评论